7月26日,众多媒体报道英国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通信网络瘫痪事件。沃达丰、EE、BT等在英国的主要运营商集体“宕机”,大范围出现通话和短信服务中断现象。
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英国通信网络的脆弱性,更让人质疑:如果当初英国没有排除华为、中兴等核心供应商,现在的局面是否会有所不同?
据报道,故障始于7月24日上午11点,EE网络首先出现语音路由问题,随后沃达丰、BT相继“倒下”。
本以为只是局部小问题,可谁能想到,7月25日同样的问题再次爆发,说明修复措施并未真正解决问题,而是掩盖了更深层的技术缺陷。
据断网追踪平台数据显示,此次故障简直像一场无孔不入的风暴,席卷了英国各地。无数用户遭遇无法拨打电话、发送短信的尴尬,甚至部分固定电话线路也 “躺枪”,陷入瘫痪。
英国电信在声明中提到,这是24日技术故障的遗留问题所致,由此可见,系统修复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。
深入探究此次中断的根本原因,极有可能出在语音路由技术上。
尤其是EE、沃达丰和BT之间的网络互连系统存在着难以忽视的技术漏洞和隐患,一家出问题,其他家也跟着遭殃。
就拿沃达丰来说,它在语音通话方面对EE基础设施依赖程度极高,一旦EE出现故障,沃达丰根本无法实现有效隔离和自我修复,问题自然被无限放大。
而且,由于英国通信网络高度互联,跨网络携号转网机制依赖性强,哪怕用户从EE转至其他运营商,依然可能受到波及,真可谓 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
分析指出,英国这场“黑天鹅事件”,对依赖移动通信网络的公共服务、商业活动等,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,经济损失难以估量。
从行业角度看,此次事件暴露了英国移动通信网络在系统架构上的脆弱性,而“排他性”加剧了网络脆弱性?
2020年,英国以“安全”为由,宣布禁止华为中兴参与5G建设,并要求运营商在2027年前彻底移除华为设备。
当时就有专家警告,这一决定可能导致英国通信网络建设滞后,甚至增加系统性风险,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,其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在行业内广受认可。
英国电信(BT)曾公开表示,华为的设备“比竞争对手更先进、更可靠”。然而人为因素最终压倒了技术理性。如今,英国运营商不得不依赖更单一的技术架构,而此次大断网恰恰证明过度依赖少数供应商或技术体系,只会让整个系统更加脆弱。
行业专家称这给英国通信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。此前网络测评机构MedUX发布的报告指出,“英国的5G网速和性能在欧洲排是垫底的”(禁用华为设备,英国5G网速垫底,令人唏嘘!)。如今还时不时突发规模性断网事故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!
在我看来,英国通信行业必须以此为契机,痛定思痛。如果英国真的关心国家通信安全,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其技术政策:真正的安全不是盲目排斥某些供应商,而是建立开放、多元、弹性的通信生态。
否则,类似的大规模瘫痪只会一再发生,而最终买单的,永远是英国自己人。
配查信-配资炒股首选网站-股票配资网站排行-配资股票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